•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视频 >> 正文
  • 聂亚军的龙虾养殖“冠军”梦

    来源:福建新闻网|时间:2016-11-21|栏目:视频

    荆楚网讯 记者郝菁、夏青锋

    六月初,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的洋湖农场,一望无际的稻田被太阳炕得炙热,聂亚军撒着拖鞋从自家田间走来。本该是水稻下苗的忙碌时节,但是聂亚军却悠然自得。一个农民在该播种的季节不种地,难道是不想吃饭了?

    “今年不种稻了,我要试试全年养虾!”聂亚军一脸笃定地说。

    站在示范区的牌子下,聂亚军笑了

    和龙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曾在浙江、深圳等地打工近十年的聂亚军,要不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开工程机械车,可能现在还是个“外来务工人员”。聂亚军给自己起的网名是“少一点”,因为自己是“亚军”,和“冠军”就是少那么一点。在打工的十年时间里,聂亚军一年纯收入在2到3万元,一人打工养全家,那时女儿和儿子还在念书,过着清贫日子的一家人怎么也没想到,生活的剧情会反转,日子会越过越好。

    如果说在洋湖农场谁是“敢吃螃蟹的人”,那一定有聂亚军一个。2005年,回家后的聂亚军开始踏踏实实的种地,由于在外面打工见识了大老板的生意思维,“不投入就没有产出”,聂亚军觉得自家60亩地根本养不活家,于是开始承包土地来种稻种麦。而政府也有这样土地流转的政策,于是聂亚军有了300亩地进行麦稻连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全家的收入也比外出打工好了很多。

    2007年,一位潜江的老板看中了聂亚军和几位村民家里的地,来找聂亚军他们谈合作养虾,采用虾稻连作的方式。在种麦子的季节,潜江老板按照每亩250元的价格租赁土地,技术和虾苗不用大家操心,还会给务工费。其实在此之前,洋湖农场有1000亩地由于容易受灾,为了化解灾害,拥有这部分土地的农户们已经开始养小龙虾了,只是收益一般。而潜江老板这样的做法,大家能赚到钱吗?

    聂亚军针对潜江老板开出的条件算了算账,他认为既不用种麦那么辛苦,也不用看天吃饭,还有等同甚至还略高于麦子收成一样的钱赚,这单“生意”有何不划算?当其他几位村民们还半信半疑的不敢答应时,聂亚军却一口答应了,当即拿出了那最符合潜江老板要求的50亩“好地”,开始了合作。2007年10月,洋湖农场成立了合作社,算上聂亚军只有10几个人,开展虾稻连作。“我是真正的合作社老同志了。”聂亚军说。

    那时,整个湖北市场对小龙虾的需求量还没有如今的规模,潜江的龙虾养殖也在初始发展阶段,因此小龙虾的回收价格只有1到2元左右。即便如此,“敢吃螃蟹”的聂亚军还是尝到了“勇于尝试”带来的一点甜头,从2007年开始,聂亚军那50亩地每年增收近1万元,全年有了近6万元的收入。

    在洋湖农场,技术要点的牌子醒目地提醒农户要注意养殖方法

    想让龙虾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

    不用太操心还能有钱赚,有了聂亚军这样的例子,不少人也加入进来。2008年年初,合作社有了35个社员。当大家都乐在其中时,那位潜江老板由于资金问题自2010年就再没有去过洋湖农场,合作社的工作也停滞了下来。“毕竟养了3年虾,我还是搞了10亩地养虾子”。

    2013年,小龙虾的市场需求量和价格都开始上升,而潜江的小龙虾养殖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聂亚军听说潜江养殖户采用虾稻共作的方式,每亩收益已经是自己的好几倍了。这下聂亚军坐不住了,他和合作社的养殖户们一起到农场办事处找到党委副书记杨光,要求去潜江学习那边的经验。听到大家有这样的诉求,杨光立刻联系潜江相关负责人,带大家去实地考察学习。

    聂亚军到潜江一看,这才知道自己的龙虾产量为何上不来了,“我们农场就先别说养殖技术到不到位了,潜江养虾的沟渠3米宽、1.5米深,我们那边只有50公分宽,而这配套也没到位呀。后来我们跟着杨书记又去学习了几次,办事处又从华中农业大学请来几个专家,给大家搞技术指导。”聂亚军作为一个“行动派”,也把自己的300亩地进行了大改造。可是问题却来了,养虾不能打农药,而自家的田就算改造得再好,邻居家不养虾只种麦稻,他们打的农药经过沟渠会流进自家田中,会导致虾死无收,这可如何是好?

    政策支持,梦想又近了一步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由于之前散户养虾的规模小,零星养殖效益不高,难以形成连片发展的情况,洋湖农场探索出了“分户种稻,合股养虾”的模式。即将承包面积30亩以下进行联户整合,按承包面积入股共同养虾;不愿养虾的承包户将面积流转给养虾户;原经营田承包户按承包田块分户种稻。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沟渠空间,减少建设成本投入,提高优质稻生产土地利用率,保证了示范区的连片开发和规模化发展。

    2015年,洋湖农场的虾稻共作这一做法得到了龙感湖管理区党委书记黄智敏的肯定和支持,他鼓励洋湖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虾稻的面积,将洋湖作为虾稻共作示范区,并要求农业和水产部门进行支持。同时,龙感湖管理区在洋湖示范区投入了150万用于路面的硬化和绿化。

    “有些农户钱不够,我们办事处让他们按每亩200块钱交复垦保证金,不养虾子的时候还能种田。通过办事处,我们还能去农行搞贷款,其实养龙虾风险是不大的,就算贷了款后期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有了政策支持,洋湖农场刮起了稻田改造热风,从2015年中旬到现在的短短一年时间里,洋湖农场的1万亩农田改造率达98%。“这种养虾的模式能赚钱,我们农场基本上人人都赚了钱”。这下,聂亚军再也不用担心,邻居家的农药流进自己家的地里了。

    龙感湖管理区洋湖农场 虾稻田连成一片

    转变发展模式,要成为养殖“冠军”

    经过田地重新改造和技术调整,聂亚军又算了算账,2015年自己每亩有了1000多元的收入,全年净收入近10万元,这下聂亚军可乐坏了。与此同时,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们越来越多,合作社有了近120名成员。“我们这个合作社,在提供种苗、后期产品销售、平时的操作和技术指导培训都有一条龙的服务,我也没什么可操心的”。

    有了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聂亚军更有干劲了。2016年,他共投放虾苗1万多斤。最近,聂亚军听说潜江的“全年养虾”模式,每亩可以收入5000多元,爱做“第一个吃螃蟹人”的聂亚军又坐不住了,他决定尝试全年养虾,计划再次投入2到3万斤虾苗进行尝试。

    “我们农场,只要有人全年养虾成功了,大家都会纷纷效仿的,我要通过尝试,让大家转变思维,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聂亚军走在自家的田埂上,再次笃定地说,因为这次,他不想再当亚军了,他要做冠军!

    2015年以来,洋湖农场的农业产值增加了1500万,合作社农户增收了800多万,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龙感湖管理区7个农场办事处共发展虾稻共生面积近2万亩,洋湖农场也成为了万亩稻虾共生示范区和全省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虾稻共生基地,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6年,龙感湖管理区将继续整合资源,加大对虾稻经济的投入,在创新发展的同时,走生态发展路线。当地政府从华中农业大学请来专家出谋划策,准备进行套种套养其他水产品,并计划推出有品牌价值的虾稻米,将龙感湖的生态发展继续推进下去。

    上一篇:罗田在外务工人员互动“众筹”14万善款救灾(图)

    下一篇:毛林林毁美甲为田亮洗脚 带伤比赛变身“拼命三娘”

    -北京限房价竞地价试点地块:购买后5
    首批“限房价竞地价”地块公布细则和限价 提前锁定未来房价稳预期北京日....
    不是匆匆过客留下的都值得珍惜《49个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友谊好像一直都是热议话题,你说你有蓝颜知己,....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