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新闻网|时间:2016-11-21|栏目:星座
荆楚网讯 通讯员 刘世民 李欢 张楚涵 100多斤泥泞的沙袋、3米多长笨重的树桩……这些繁重的体力活,这些辛劳的抗洪事,似乎从来都是男人们的“特权”。 但是当良田被冲、家园被毁、乡里受难,我们这些 “娘子军”能座视不管吗? “大灾面前,不分男女,所有人都是突击队员。能出十分力,绝不舍得留一分。”7月18日,正带领“妇女联队”在罗田县胜利镇复灾现场的该县妇联主席方敏的简单回答,却道出了该县“娘子军”的态度和决心。 舍私为公,一心为群众安全 17日上午,笔者在胜利镇高山村见到王云霞时,她正和镇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对临时安置点的卫生防疫情况进行核查,确保洪水退后无疫情。 作为该村妇女主任的她,“自从‘6.19’暴雨以来,她就没怎么休息过。”同行的镇政府驻点干部告诉笔者。 从洪灾突现时开始到现在,王云霞的双脚已被洪水泡烂,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冲进村里的水很大很急,我们几个身子都轻,为了防止被冲走,相互之间手挽着手,一步一步往前走,一起干重体力活的是没穿任何防护的4名女性,她们趟着齐腰深的水,往撇洪沟漫堤的地方赶去。” 回忆起7月1日的那次暴雨,王云霞还心有余悸。 王云霞补充道“刚到河堤我们就发现500米长的圩埂上有100米长的距离漫水,于是就立即和其他人一道装沙袋、搬运沙袋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点多才把洪水堵住。” 王云霞两只脚的脚后跟被洪水泡烂,伤口至今没有愈合。 李桂梅是白莲河乡覆钟地村妇女主任,现年43岁。6月19日早上8时,罗田县梅覆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路段,一个小山咀滑坡,1千多个土石方一下子将白莲河乡的归云山以下,覆钟地以上8个村,1万多人的出山路被堵死。 险情发生后,白莲河乡启动应急预案,乡村干部立即组织抢险突击队设置警戒线,维护秩序。 她主动担任后勤保障,端茶倒水,做饭送饭,雨水加汗水把衣服弄得透湿。经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的抢险,到下午2时,梅覆线全线贯通,历时6个小时,她才回家换了一件衣服。 6月19日以来持续的强降雨,该村受灾面积大、受灾农户达300多户,她在半个多月的防汛抗洪工作中和全村党员干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抗洪救灾。 7月1日,她和丈夫苦心经营的养鸡场鸡场淹没,2千多只鸡“全军覆没”,她无瑕顾及。丈夫和放假回家的儿子深夜将鸡场内两尺深的积水一盆盆往外倒,鸡场损失近万元。她在责任和利益发生冲突时,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责任。 在连续10多天的坚守、抢险。为了转移受灾的群众,她三番五次劝住在危房的11户,14人紧急转移……
“娘子军”在此次抗洪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力量。成为了这个夏季,与滔滔洪水抗争大军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转移安置,用真心服务群众 7月1日上午,倾盆的大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该县白庙河镇牌形铺村妇女主任赵爱玉带人赶到13组江选生老人家中,劝说他和双目失明的老伴张淑莲转移,但江选生和老伴张淑莲死活不肯离开家。 考虑到时间紧迫,危险随时可到,她和大家一起用车强行将二老“请”到了镇福利院。 就在在去福利院的路上,她接到群众电话,说江选生老人的家在她们离开后不到1小时就垮了。 江选生和老伴张淑莲后悔地说:“玉儿啊,对不起。刚才我们还骂你多管闲事……” “只要你们没事就好,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赵爱玉一边说,一边擦着委屈而又欣慰的泪水。 该县九资河镇副镇长何晓艳,入梅以来的暴雨让她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了。 1日凌晨5点,何晓艳和四名镇村干部徒步抹黑安排排险,当一行人来到四组村民李庆华家时,发现他家屋后的山体有松动的迹象,屋后的公路也有损坏,于是让他一家迅速撤离到亲戚家暂住。 “就在我们离开李庆华家不久,传来消息说他家房子被泥石流冲垮了两间屋子,天哪,好险!所幸人员转移及时。”何晓艳回忆到。 四组的住房危险户已经安全转移,何晓艳与计生专干王愉欢辗转到三组。到达三组的公路已全都被毁坏了,泥石流已经开始覆盖了水泥路面。 怎么办?这可是目前通往其他小组的必经之路了。继续往前走,等待他们的可能是被山体滑坡淹没。 “我想到了千里迢迢远在广西的父母和家里的老公和孩子。但是我要是后退了,那困在大山里面的七八百群众他们该怎么办。”在后来的工作日记上何晓艳如此写到。 来到三组,一天长龙似的山体滑坡从山顶延伸下来,山脚下住着12户人家,在家的老小共25人。 何晓艳和一行人兵分两路,分头将12户人家都召集着,让大家紧急将家里身份证、户口本、现金存折等重要物品带齐,撤离到中心村等候临时安置。 “对于我,一名年轻的基础干部,在这次防汛抗灾面前,我成长了,也学会了担当和守护。我将誓死坚持:守护大山里的父母,不忘为了谁的初心。”何晓艳平静的告诉笔者。 4日6时3分,罗田县三里畈镇堑子石村灾民临时安置点,忙碌一天的群众大部分还在酣睡。 安置点负责人康满在临时搭建的厨房里已经忙碌近一小时,除了帮厨师做53名安置灾民的早餐,一份特殊早餐也要出锅了。 “张奶奶,昨晚您就吃的不多,肯定胃又不舒服了。我刚熬了一碗粗粮粥,炒了碟咸菜,不知道合不合您胃口,您试一下。”端着刚出锅的粥和咸菜,康满在67岁五保户宋文英床头低声说道。 “丫头呀,我没事。你昨天累一天,又睡那么晚,还为我操心。你比我亲闺女还亲。”看着粥和咸菜,宋奶奶眼睛早已湿润。 灾后重建,人在希望就会在 7月8日上午,该县胜利镇翁家湾村千亩大畈的复灾现场。 党员、群众及胜利镇防汛抗灾突击队等组成的3000多人的复灾大会战,将胜利镇的灾后重建推向了新的高潮。 在这3000多干部群众组成的大军中,妇女的身影超过了三分之一。 人们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这特别的时刻,她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柔弱的双肩扛起了防汛救灾的重担。 抗击洪流、转移安置群众、组织灾后自救……自暴雨以来该村妇女主任陈金花就一直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从未退缩。 “她每天从早上六点多一直忙到深夜一两点,而她自家濒临坍塌的老房子和同样受涝的田地,她却没能回去看上一眼。这是我们普通党员和村干部的典范呀。”该镇党委书记姚霞林告诉笔者。 儿子不在家,家里年过七旬的婆婆和已经怀孕七个月的儿媳她也没能顾及得上照顾;自己经营的小卖部更是干脆关了门。 “大灾面前,不能老想着小家,为大家。带着群众一起干,家园会被再建起来的。”陈金花举重若轻地说。 看着在阳光下挥汗如雨、脸庞黑红的她,笔者心中不禁为绽放的“金花”点赞。 7月9日,河铺镇林家咀村柳林河口复灾现场。一位老奶奶肩扛着数米长的圆木桩在烈日下的河滩上蹒跚前行。 笔者近前询问得知老人名叫张春梅,胜利镇翁家湾村二组村民,今年已经72岁!儿子在外打工,2岁多的孙子前天意外被开水烫伤还在医院治疗,儿媳在医院照看。 她一回家,尚未进家门,就到河堤上帮忙驮树桩,灌沙包。 休息的间歇,当笔者问起为何她如此高龄还来做工时,她看着河滩上轰鸣的挖机和前来帮忙的干部们说“共产党好啊!现在的政策真好!这要是往年,田地被沙压成这样,自己一年也挑不完啊!有这好的政府,有这多的干部帮忙,自己再不鼓劲做真是犯良心!”